9本帶你看懂電玩遊戲世界的中文好書

或許你我不是遊戲開發者,但你我應該都是遊戲愛好者!而且還喜歡看遊戲背後的故事,以下推薦9本從遊戲開發背後故事、遊戲製作人心法到遊戲設計的藝術入門等議題的書籍,讓我們不只是玩遊戲,更能真正踏入遊戲的世界!

1.《血淚無比的遊戲產業:世界十大傳奇電玩的製作祕辛》
這本像是遊戲開發的實戰口述史,從企劃卡關、團隊崩潰、到上線當天伺服器爆炸(如《暗黑破壞神III》的 Error 37),把你以為光鮮的名作背後,如何在混亂中被救回來寫得很誠實。讀者心得常說,它更像是一連串深入個案,而非整體產業論戰,優點是臨場感強,你會清楚看見做出一款好遊戲到底要付出多少人、時間與運氣。適合曾被某款神作感動、想知道幕後的人。

2.《電玩遊戲進化史【圖解漫畫版】》
用漫畫把遊戲史、科技史與文化評論捲在一起,既是入門通史,也是一本說明為什麼我們離不開玩的圖像知識書。它從桌遊、RPG一路談到線上遊戲、手遊與VR,結尾還逐格標註畫面裡的典故與參考書目,學術嚴謹又平易近人。讀者形容像在讀一部沉浸式的遊戲文化導覽。

3.《岩田聰如是說:從天才程式設計師到遊戲公司社長》
本書由訪談與演講節選編纂,展現岩田聰名片上是社長、腦中是開發者、心裡是玩家的氣質。他談決策、管理與對人的信任,也談如何在任天堂低潮期帶隊做出 DS 與 Wii,靠的是對擴大玩家人口的直覺與執行。許多讀者評它溫厚、節制,像一本給創作者與管理者的枕邊書。讀完很容易被他對遊戲與人的善意打動。

4.《創造文明的人:席德・梅爾回憶錄》
席德梅爾以第一人稱重述自己如何把系統思考變成《文明帝國》等作品的靈魂。他不避諱談自信與猶疑,也解密了許多設計抉擇的取捨與時代脈絡。書評指出閱讀像在跟設計師並肩走過每個版本的迭代,你會看到好遊戲如何生於穩健的小步快跑,而非一次到位的天降神作。

5.《創作的基因:書籍、電影、音樂,賦予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無限創意的文化記憶》
這不是一本如何做遊戲的技術書,而是小島秀夫的文化讀書筆記,看他如何把文學、電影與音樂的 MEME 變成遊戲的氛圍、敘事與節奏。《潛龍諜影》《死亡擱淺》背後的影像感、情緒設計與主題鋪陳,都可在這本散文集中找到線索。讀者心得多半說,哪怕對引用作品不熟,也會被他如何把喜愛轉譯成創作能量的過程給感染。

6.《日式RPG編年史:從DQ到FF,角色扮演遊戲敘事手法完全剖析》
作者擁有 SE 製作人與實體桌遊設計的雙重背景,從系統、世界觀、製作體制三個角度,比對《勇者鬥惡龍》與《最終幻想》的底層邏輯,並按紅白機到 PS4 依世代梳理變化。讓你理解 JRPG 為何在日本養成了獨特的說故事方式。

7.《電玩的本質:遊走於真實規則與虛構世界的藝術》
作者的核心命題是半真實,遊戲的規則是真實的,世界是虛構的。玩家在真實規則裡追求輸贏,同時把想像投射到世界敘事上。這個框架幫你區分機制設計與敘事表現的邏輯,也能解釋為何《俄羅斯方塊》無需劇情依舊令人著迷。中譯本譯後記與書訊也點出其學理與實務的可用性,是理解遊戲學非常關鍵的一磚。

8.《再玩個一關就好了:關不掉遊戲不是你的錯,那些潛藏在電玩之中的心理學》
這本以心理學視角拆解玩家行為,為什麼我們在天梯愈打愈上頭?為什麼抽卡停不下來?為什麼在匿名與群體情境下更容易脫序?它談去個人化、社會影響、隨機獎勵、自制力耗損等效應,讓你一次了解遊戲相關的現象。

9.《遊戲設計的藝術:架構世界、開發介面、創造體驗》
本次推薦唯一一本探討遊戲設計概念的書籍,作者用一百個透鏡把體驗、機制、主題與團隊等層面拆解得條理分明,既能入門,也能當資深設計師的自我校對清單。其他讀者提到別把它當速成指南,而是反覆對照實作的思考工具;像心流、英雄之旅、音效與暴力議題等章節,都值得你帶回專案檢查一次。

pa023315@gmail.com
pa023315@gmail.com